縫合後傷口的照顧

傷口包紮提供濕潤環境,使得受傷後24小時至48小時迅速上皮化(epithelialization),關於臉或頭皮的撕裂傷可以簡單包紮並敷上抗生素藥膏,含碘藥物使用應注意清潔乾淨,因碘會妨礙傷口癒合還有色素沉著問題。

 

基本傷口分包紮分為四層:

  1. 1.          非黏著層和傷口接觸。
  2. 2.          紗布、棉球吸附滲出液。
  3. 3.          包裹上述兩層。
  4. 4.          膠布或繃帶全層包裹。

 

包紮換藥的理由:

  1. 1.          一般的清潔傷口滲出物。
  2. 2.          保護傷口,避免外界的汙染。
  3. 3.          掩飾的作用,使患者自己或別人看不到傷口。
  4. 4.          防止縫線脫落或被病人因好奇而拆掉。
  5. 5.          防止該處過度運動,類似軟固定板(soft splint)的作用。
  6. 6.          滿足病人對傷口癒合後的期待。

 

包紮更換(Dressing Change)

一般而言,傷口應該勤於更換以保持乾淨及移除滲出物,常規於受傷後24小時檢視傷口有無初期感染、出血、及移除滲出物。通常重新以簡單包紮即可。

 

預防性抗生素(Antibiotic Prophylaxis)

有些型態的受傷將適當使用抗生素

  1. 1.          口腔內撕裂傷:penicillin
  2. 2.          複雜性人類咬傷:amoxicillin / clavulanate
  3. 3.          複雜性狗咬傷:amoxicillin / clavulanate
  4. 4.          貓咬傷:amoxicillin / clavulanate
  5. 5.          足底穿刺傷,尤其是穿透鞋底導致的受傷:ciprofloxacin(崑類藥物不適用於小朋友)

 

縫線移除(Closure remove)

臉部縫線於4~5天後移除,以避免產生疤痕,拆線後仍須以美容膠布貼3~4天。

其他部位縫線或釘針需7~14天後移除,如果是可動的大關節傷口,拆線的時間則還要再多3~4天。

 

病人指導(Instructions)

  1. 1.          清洗:頭皮、臉、頸部的傷口可以在8~24小時後,些微清洗,但嚴禁浸泡傷口,並於清洗後消毒保持乾燥,其他部位可於24小時後清潔。
  2. 2.          出血:必須告知病人會有可預期的傷口出血及分泌物,但如果量太多、持續不斷則必須回診。
  3. 3.          感染:如果傷口有漸紅、發紅、化膿、發燒或有不正常顏色,則需回診。
  4. 4.          傷口裂傷需回診。
  5. 5.          美觀:疤痕形成依據受傷的機轉、傷口的類型、位置、體質有關,美容藥膏、美容膠甚至乳液有實需要使用數月之久,如果要重新修補傷口,最好6~9個月之後再做。

 

一般外傷在急診非常常見,雖然處理簡單,但是病人對於傷口的期待是無法預期的,良好的衛教可以避免許多醫療糾紛,更可以讓病人了解傷口的狀況,以利醫護人員照顧病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翱翔憂鬱 的頭像
    翱翔憂鬱

    翱翔憂鬱的部落格

    翱翔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