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今天要來談談的是史蒂芬強生症候群跟毒性表皮壞死症候群,其實這兩個疾病並不常見,在十萬個病人會出現5~8例的比率,我在臨床上也沒有照顧這樣的病人,不過有在醫院看到過這種疾病,那副景象真得很駭人。

其實史蒂芬強生症候群被認為是一種藥物不良反應的一種(雖然說也有可能是感染或是遺傳基因引起),在藥物不良反應出現最多的案例最多以丘疹為典型的症狀,通常只需要停藥加上一些抗過敏以及抑制免疫的藥物即可改善,然而有一些較危險甚至會致命的皮膚反應也是時有所聞,今天談的史帝文生氏-強生症候群(Stevens-Johnson syndrome;SJS)及毒性表皮壞死症候群(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;TEN),就是屬於這類的疾病,因此必須在這邊省並換服藥期間應特別注意皮膚、黏膜的變化,如果發現有異常症狀,哪怕事小小的過敏反應也應立即處理。

sjs-skin    

 

由來:

史提芬強生症候群是由於兩位美國的兒科醫生,Albert Mason Stevens 和 Frank Chambliss Johnson,兩人於1922年在《American Journal of Diseases of Children》聯合發表了一篇文章,因而命名。

 

徵狀

史蒂芬斯-強森症候群的特徵是會先出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的前驅症狀,包括發燒、結膜發紅、喉嚨痛、頭痛,接著在皮膚出現錢幣大小的環狀紋,伴有中央的紫黑色斑,隨後在短短幾天內演變成全身大面積的紅斑,每個病灶中央部位則呈現壞死潰爛的情形(標靶病徵),隨後出現水泡然後潰爛,表皮脫屑情況,有些病人在症狀開始的時候,類似一般藥物過敏般出現表皮紅疹。患病部位若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卅以上,則稱為毒性表皮壞死症候群或稱萊爾症候群(Lyell syndrome)。

20120408001039M

SJS   

 

在醫學文獻中,多形性紅斑(Erythema multiforme)、SJS 及 TEN 所產生的症狀相似,常拿來一起討論,但在定義上仍有差異。多形性紅班是被單純性皰疹病毒(Herpes simplexvirus;HSV)及黴漿菌(Mycoplasma)感染後產生的症狀,會在四肢皮膚上會呈規則且邊緣明顯的紅斑,SJS 及 TEN 通常為藥物所引起的皮膚不良反應,會產生水泡且擴散至整個顏面及身體,另外也會有黏膜發炎及表皮脫落的症狀,而 SJS 及 TEN 差異在於表皮脫落的程度,在一般的定義為表皮脫落範圍大於 10%的身體表面積診斷為 SJS;大於 30%的身體表面積診斷為 TEN,若介於 10%-30%的身體表面積診斷為過渡 SJS-TEN(Transitional SJS-TEN)。所以一般認為史提芬強生症候群 (SJS)是毒性表皮壞死(TEN)的一個較溫和的形式

 

病理

大約有一半的 SJS 案例與藥物引起有關,在確認其病因時,發現幾個危險因子,例如:藥物及感染等因素。

 

藥物:

在美國引起 SJS 的藥物,以磺胺藥抗生素發生的案例最多,另外局部眼用的磺胺藥製劑也有案例通報,在台灣則以 carbamazepine、phenytoin、allopurinol 等通報案例較多,記得在ㄧ篇文獻有寫過,台灣以phenytoin (Aleviatin、Dilantin)為最大宗,而我看過的那個患者,則是懷疑Cefa類藥物引起,只能說要小心阿。

 

遺傳:

在一些研究發現,東南亞的人種裡面(尤其以泰國和漢人為多),其遺傳基因裡面有些人的蛋白基因會誘導引發SJS,(抱歉我基因並沒有很熟悉),這類的文章都提到carbamazepine、phenytoin與HLA-1502 (HLA-B75)基因型會有強烈的反應,所以難怪台灣以phenytoin (Aleviatin、Dilantin)為最大宗。

 

感染:

它可以由感染造成,通常是以下的感染,例如:單純性泡疹病毒(herpes simplex virus)、流行性感冒(influenza)、腮腺炎(mumps)、貓爪熱(cat-scratch fever)、組織胞漿菌病(histoplasmosis)、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(HHV-4)(Epstein-Barr virus)、肺炎黴漿菌(mycoplasma pneumoniae)或類似感染。

 

治療(treatment):

SJS 死亡率約為 5%,若未及時發現及給予適當的治療,造成病情惡化形成 TEN,死亡率為 30%,治療方式包括:停藥、支持性療法及使用藥物 corticosteroid 治療。

1.停藥(discontinuing medication):

當病人抱怨服藥後引起疹子,應評估是否為超敏感反應(hypersensitive reaction)或者可能是 SJS。首先應查閱病患用藥記錄是否有引起 SJS 的藥物,尤其是磺胺藥、phenytoin、allopurinol、NSAID 及 carbamazepine 等,之後依據發病的時間及所服用的藥物來評估,因為初期幾天病人會出現前驅症狀如發燒、咳嗽、身體不適等症狀,1-3 週後在病人四肢會產生疼痛及燒灼感,之後會擴散至全身,同時也會有一處或多處黏膜起水泡及腐蝕的症狀,特別是在口腔、眼睛及生殖器官等。因此若病患黏膜損害時,應立即送醫治療。

 

2.支持性療法(Supportive Care):大多數的 SJS 病患均會住院治療,病情較嚴重者會送至加護病房或燒燙傷病房,此療法包括:補充水分及營養、疼痛處理、眼睛的照護、感染控制與治療。

 

(1)補充水分及營養

由於黏膜及表皮均損壞,因此 SJS 病患的體液會經由皮膚滲出,若情形更嚴重會造成身體體液不平衡,可稱為急性皮膚衰竭(Acute skin failure),每天流失的體液大約為 3-4 公升,相對也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,另外,在口腔黏膜損害的部位會擴展至喉嚨而產生疼痛,導致病患對食物水分的攝取減少,可經由週邊靜脈給予生理食鹽水,假如病患因疼痛,無法由嘴巴進食,可使用鼻胃管(nasogastric tube)灌食的方式,提供足夠的營養減少蛋白質的流失,可縮短復原的時間。

 

(2)疼痛處理

SJS 引起皮膚及黏膜的損害,其所造成的疼痛讓病患無法忍受,可使用 lidocaine jelly 與 diphenhydramine 酏劑局部塗抹在傷口,降低疼痛的程度,在使用局部麻醉劑時,應小心謹慎,避免產生全身性的作用,另外由於皮膚及黏膜已損害,可能會增加皮膚局部用藥的吸收,而發生全身性不良反應,必要時可給予嗎啡(morphine),緩解病患疼痛。

 

(3)眼睛的照護:

SJS 及 TEN 會引起角膜的損害,甚至失明造成非常嚴重的後遺症,因此醫療人員應每天檢查病患眼睛,眼用抗菌劑應每兩小時滴一次,避免感染發生,另外也要防止虹膜與水晶體或角膜粘黏。

 

(4)感染控制與治療:

感染為 SJS 最主要的問題,因皮膚及黏膜損害失去其保護作用,細菌藉此進入身體,事實上造成 SJS 最主要的死因為敗血症(sepsis),因此可送至加護病房或燒傷病房,以降低感染率及死亡率。

 

3.Corticosteroid 藥物的治療:

corticosteroid 用於 SJS 的治療,目前仍有爭議,因為 SJS 屬於遲發性過敏反應,若以病生理學的角度,使用steroid 是合理的,高劑量的 steroid 有免疫抑制作用,可控制過敏反應,steroid 也有抗發炎作用,可治療紅疹及其他皮膚疾病,建議 steroid 即早使用,可減少致病率及致死率。

 

五、预癒後(Prognosis)

SJS/TEN 引起的表皮損害在幾天內會開始重新增生,若要完全復原需3 個星期,黏膜潰爛需 2 個星期以上才能痊癒,且康復後皮膚會有疤痕及色素沉著情形,此外也有較嚴重的後遺症,如畏光、灼熱感,甚至會失明。


目前在良好的診療技術支持下,已經可以有效改善SJS/TEN的預後與死亡率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,有許多長期的後遺症往往在急性期被醫護人員或病患自己所忽視,例如眼睛的副作用,有些甚至到一年後才逐漸出現,甚至失明的嚴重後遺症,因此要在呼籲醫護同仁特別注意SJS/TEN的長期後遺症,包括眼睛、泌尿生殖器、牙齒等等,必要時要及早會診專家診治,以避免嚴重後遺症的發生。


參考資料:

耕莘藥訊95 2 月第 23 期、google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翱翔憂鬱 的頭像
    翱翔憂鬱

    翱翔憂鬱的部落格

    翱翔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