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前幾天和人討論到IICP的問題,發現我有點印象模糊了,所以再來複習一下吧!!^^

 

基本上頭顱內的內容物由腦組織、血液、腦脊髓液(CSF)這三種所構成的,

腦組織大約占1400ml、血液大約占75-150ml、腦脊髓液大約占75-100ml,

而顱內是一個封閉的環境,所以當這三種腦容物的多寡,會影響顱內的壓力大小,也就是顱內壓的由來。

 

正常人的ICP(顱內壓)大多為 < 20 mmHg ( < 15mmHg ),if ICP> 40  mmHg: IICP

備註: 1mmHg = 13.6mmH2O

這裡需要特別注意一下,有的醫院的ICP Monitor顯示單位是mmHg,常用的單位是cmH2O,請注意不要弄錯了!

 

而IICP是甚麼呢?IICP直譯是顱內壓升高,但IICP有甚麼關係呢?

這邊先要跟大家提一下,CPP(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)的觀念,

CPP是腦灌注壓,相信大家應該都有背過一個公式,那就是…

 

CPP      =     MAP  – ICP

腦灌流壓 =  平均動脈壓 - 顱內壓

 

為甚麼會提到CPP呢?

因為CPP是提供腦組織的灌流壓力,當顱內壓過大的時候,腦部的灌流就會變小,這樣會造成腦部的缺血、缺氧甚至是休克,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;所以每次要談IICP的時候,一定要先跟大家講這個公式,以及CPP的觀念,因為我們要避免IICP所造成的二次傷害。

 

常見造成IICP的原因有:

  1. 1.      頭部外傷
  2. 2.      腦中風(出血性中風、阻塞性中風)
  3. 3.      水腦症
  4. 4.      中樞神經感染
  5. 5.      腦部腫瘤

 

而IICP會有甚麼症狀呢?這很重要!

  1. 1.      頭痛(可是上述疾病都有可能會頭痛,就算沒事的人也會有機會頭痛,所以… = =”)

 

  1. 2.      嘔吐-噴射式嘔吐。

 

  1. 3.      視乳突水腫(需要用眼底鏡看,眼底鏡相信不是人手一隻吧!)

 

  1. 4.      庫欣式反應(Cushing response;Cushing triad)<==非常重要!為克服增加的腦壓而把血打進腦中,故血壓上升;為增加心輸出,故心跳減慢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高血壓(hypertension)

l          心膊過慢(bradycardia)

l          呼吸抑制(respiratory depression)

這是護理人員除了靠監視器來察覺IICP以外,唯一比較可靠的症狀,試著想看看如果你看出病人的情況,而其他人卻只能靠著儀器才能反應,高下之分就出來了!所以請謹記Cushing response。

 

如何測量ICP呢?有以下方法

  1. 1.      腰椎穿刺(lumbar puncture)ç For單次測量,若顱內有腫塊造成IICP時,不宜進行腰椎穿剌,以免發生腦疝脫。

 

  1. 2.      腦室引流(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, EVD; ventriculostomy)ç最準確

l          Monitor 之零點,予以正躺位置對齊外耳道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定好位置後,翻身時不必再調整零點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引流高度一般為15mmHg,不引流而僅當ICP monitor 時;拉至最高點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不當引流可能引起顱內壓升高或顱內出血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避免拉扯管線,傷口每天須換藥,並包紮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不可將任何藥物打入腦室!

l          引流不順時,須沖洗或調整導管位置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儘可能於7-10天內拔,最多勿超過14天,以免造成感染。

 

  1. 3.      顱內壓監視器(ICP monitor)

 

顱內壓的治療目標

  1. 1.     減少brain volume

l          減少腦水腫(brain edema)

•Mannitol  (300ml,20%)

•Glycerol(Glycetose)

•Steroid:腦瘤引起之水腫

l          切除腫瘤或膿瘍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切除腦組織(額葉或顳葉前半部)。

 

  1. 2.     減少blood volume

l          Mannitol  (300ml,20%)

•給藥15分鐘後開始有利尿的效果,降低血比容(hemodilution)。

•減低血液黏稠度 (decrease viscosity)。

•增加血流流速 (increase blood velocity)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血液中PaCO2正常約為35-40mmHg:下降時,身體消耗速度減慢,產生vasoconstriction,使CBF下降;反之上升時,要加速新陳代謝,產生vasodilatation,使CBF上升。

PS. 降低PaCO2來降低血流量是臨床上最常用而且最快速的處理方法。

 

  1. 3.     減少CSF volume

l          裝置EVD引流。

l          裝置VP shunt。

 

  1. 4.     增加cranial volume

l          顱骨切除術(craniectomy)

   •手術時暫不將顱骨置回。

   •顱骨置於腹部皮下層或冰庫。

   •腦部消腫後再以手術置回。

 

  1. 5.     Control body temperature

l          每上升1℃,腦部新陳代謝加快,可使CBF上升約5~7%。但是,上升太多(40度以上),反而會造成腦部傷害,如IICP。

 

  1. 6.     Control viscosity

l          Hct下降,blood viscosity下降,則血液流通性越好,CBF會上升,但如果RBC太稀,CBF會很快,但攜氧量卻下降,因此Hct最好保持在30-35,有足夠攜氧量又不會太濃稠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翱翔憂鬱 的頭像
    翱翔憂鬱

    翱翔憂鬱的部落格

    翱翔憂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